Title Image

7月 2013

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

VNC远程桌面-6层嵌套

  |   Geek   |   No comment

 尝试了一下,VNC远程桌面嵌套6层的情况。目前常见平台都在其中,iOS,MacOS,Windows,Linux(CentOS)。 三个带宽环境,家50M,公司20M,以及2M的服务器。 VNC轻量级,跨平台,操控稳定 iPhone--》iMAC--》PC笔记本--》公司PC--》公司内部服务器(Linux)--》网络服务器(Linux) 图形效果都是最优,其中包括了2台Window的双屏机器,一共4块1920X720屏幕和1块1366X768屏,1快1200X800屏。 即便在离最后一层相差4个终端的Mac,依然可以通过键盘输入向网络服务器系统中输入信息。 客户端(工具)使用: iPhone使用 " VNC Viewer "  AppStore下载 Mac使用  “VNC Server for  Mac”接受控制,“VNC Viewer for Mac”控制  VNC官网下载 PC笔记本使用  “VNC Server”接受控制, “VNC Viewer for Google Chrome”控制  Chrome应用商店下载 台式PC 使用  “VNC Server”接受控制, “VNC Viewer ”控制; 两台Linux服务器(CentOS系统) 使用   “tiger vnc”  Yum安装 其中的“VNC Viewer for Google Chrome”  谷歌浏览器的VNC插件,感觉超棒。如果只用作客户端,免去了单独安装VNC程序的麻烦,亮点是作为Chrome插件,帐号同步!!! 遗憾的是,在Mac平台的Chrome上不能支持---“此计算机不支持该应用。已停止安装” 关于跨网连接部分: 本地局域网ip被外网访问。使用的是花生壳动态IP解析服务。 用花生壳客户端,将动态局域网ip绑定到花生壳的域名中。 其中似乎直接使用80端口映射内网的5901端口不起作用,不能连接, 必须使用非80端口映射。(未验证)  ...

Read More
VNC

CentOS6.3的VNC–远程桌面

  |   Geek   |   1 Comment

2G内存的服务器开启Gnome图形化界面应该没什么问题。 1G还有512M的内存的就不敢开启了,现在内存正常状态就已经60%左右了。 按照阿里官方步骤: 一.配置163的yum源 1.导入CentOS-6的GPG证书 rpm --import http://mirrors.163.com/centos/RPM-GPG-KEY-CentOS-6 2.让yum使用网易的源: cd /etc/yum.repos.d/ wget http://mirrors.163.com/.help/CentOS-Base-163.repo 3.修改repo文件 在所有mirrorlist前面加上#,把所有$releasever替换成6,保存 sed -i '/mirrorlist/d' CentOS-Base-163.repo sed -i '/\[addons\]/,/^$/d' CentOS-Base-163.repo sed -i 's/\$releasever/6/' CentOS-Base-163.repo sed -i 's/RPM-GPG-KEY-CentOS-5/RPM-GPG-KEY-CentOS-6/' CentOS-Base-163.repo 4.清理并重新生成yum缓存 yum clean metadata #yum makecache 二.安装gnome图形化桌面 yum groupinstall -y "X Window System" yum groupinstall -y "Desktop" yum groupinstall -y "Chinese Support" 三.安装vncserver并配置 1.安装vncserver yum install -y tigervnc-server 2.配置vncserver 1).配置为开机自启动 chkconfig --level 345 vncserver on 2).配置vnc密码 vncserver You will require a password to access...

Read More

面板更换WDCP

  |   Geek   |   No comment

利用阿里云提供的『按量付费』服务器,和内网高速传输,两大功能。 达到更换系统,临时转移数据,及相关操作的,小白操作方式: 导出原有服务器A数据库。 临时租用按流量付费的服务器B。0.21元/小时  无需外网流量。  简单配置B的环境(也可以不配置) scp 命令内网传输   A——>B    速度  30+M每秒 重置A,顺便换系统。安装WDCP。 scp 命令,B——>A    传回数据。 导入数据库 释放租用服务器A END 1小时内完成,数据完整无误,费用1元以下。高速的传输过程赏心悦目。...

Read More

SATA mode

  |   Geek   |   No comment

被SATA MODE搞死了。 刻录了3张系统盘,转移了将近1T的所有文件,格式化了硬盘。 系统一直装不上去,始终跳入dos界面。 就是因为2块硬盘状况时(一固态,一机械), BIOS的SATA mode需要选择IDE 之前就怀疑这一个设置是否有影响,但侥幸着一直不动。 ◆硬盘传输模式分两种设置:   现在新的笔记本都是用SATA接口硬盘,但硬盘传输方式有两种设置:一种是SATA模式(AHCI、增强模式);另一种是IDE(ATA、兼容模式)。   ◆设置硬盘模式的意义:   由于原版本XP光盘没有集成SATA控制器驱动,所以安装过程中会找不到硬盘。而如果我们在BIOS中把硬盘设置为兼容模式(IDE模式)就可以安装了。   如果BIOS中使用ACHI模式(SATA模式)的话,那用的XP安装光盘中必须集成相应的SATA驱动(还必须是那机器所用芯片组所对应的驱动,不是随便集成一个就可以,不是对应的不好用),否则安装不了。但新买的机器芯片组是新的,那我们手头集成SATA驱动的XP安装盘未必就有对应的SATA驱动,这时候就需要在BIOS中设置为兼容模式才可以安装(安装之后后期也可以通过在XP下安装AHCI驱动来开启AHCI,但目前看来笔记本开启AHCI意义并不大,只是提升了一点点磁盘性能)。   ◆少数笔记本BIOS不可设置:   有一少部分笔记本BIOS中是不可更改设置的,它直接就是SATA模式,比如HP的家用系列笔记本,那就没办法了,必须使用集成SATA驱动的XP盘来安装。 如果安装windows 7则不用管这个,哪个模式都可以直接安装。 很明显最后一句话是错的,Windows7的部分iso同样需要设置为ID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