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Reproduce

视频编码-可变码率-H.265

  |   Reproduce   |   No comment

MKV、AVI、MP4这些后缀是用来标识视频文件的 容器格式的。就好比这个视频是用保温杯装着的还是用洗脸盆盛着…… 为什么同样是同一部影片720p的mkv,有的是4~7GB,有的是2GB左右? 容量不同的问题,就是 码率(每秒钟多少bit数据)不同,有如下可能: 它们视频编码码率不同 它们音频编码码率不同 压缩一部电影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目标。有的小组希望文件小于4GB,不然一部分用户(例如使用FAT32文件系统的)下载的时候会提示磁盘空间不足;有的希望能小于4.7GB,这样可以刻在DVD中保存(这样的不多吧);有的追求画质,于是压缩参数全都是为了和原盘画质相比损失小于某个阈值而定;还有的比较关爱小水管,压些2GB的片子让大家既不用等待长时间下载,又不受限于DVD画质。 此外,有人在乎画质却对音质不怎么上心(比如广大学生党在寝室,容易有1080p的显示器,却难以有5.1/7.1声道的音箱,带个耳机就看得很爽了);也有人花钱攒了家庭影院,下来个没有DTS音轨的片子,听起来不爽啊。不要小看音轨的容量,许多片子包含两种语言的DTS音轨(大多在2Mbps左右),再加上国语配音音轨、导演评论音轨(大多在400~600kbps左右),这就不小了。 画质、音质的提升,都需要更大的数据量。 至于文件更大,画质是否更好的问题,我只能说不一定。 假如两个文件采用同样的 视频编码,例如H.264(这个现在最常见),那么码率越高,画质越好是成立的。 倘若两个视频编码不同,一个是MPEG2,另一个是H.264,那同码率几乎都是H.264的画质好。 他们的画质差别大吗?之前说了编码不同不方便比较。如果都采用H.264编码,大文件画质好多少呢? 我这里假设有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片子,分别有三个mkv版本下载:2GB、4GB、7GB。再假设它们都只有一个立体声国语音轨,是320kbps的MP3编码。 那么 90分钟的音轨大小是90*60s*320kbps=1728000kb=211MB 三者视频大小分别是1.8、3.8和6.8GB 视频码率分别为2.73Mbps、5.76Mbps和10.31Mbps 我的经验是, 2Mbps对于720p分辨率来说,低了。当画面比较稳定,例如广角镜头水平扫过一段距离这类,或许看不出多少瑕疵。一旦画面变化大了,比如短跑比赛( 物体快速运动),比如disco舞台( 光线变化迅速),就会看到画面变成一个个小方块(好比压缩得很厉害的JPEG图片那样)。 5Mbps相比2Mbps而言,面对这类场景就好些了,10Mbps更好。 好多少? 待我找一小段视频,分别压成2Mbps、5Mbps和10Mbps,就知道了。 --------------------------------------- 不科学实验 -------------------------------------- 在YouTube上找了个平均码率10M,最高码率25M的视频做实验。源视频是2560x1440的,153MB。 截了01:00到01:30这30秒钟画面用ffmpeg压成2M、5M、10M码率H.264的720p。 ffmpeg -ss 00:01:00 -t 00:00:30 -i TimeScapes.mp4 -s 1280x720 -vcodec libx264 -vprofile high -preset slow -b:v 2M -maxrate 2M -bufsize 4M -threads 0 TimeScapes-2M.mp4 下面是各个版本的链接,有意者可以下回去自行比对画质。 1910.1kbps: TimeScapes-2M.mp4 4807.8kbps: TimeScapes-5M.mp4 9668.7kbps: TimeScapes-10M.mp4 Tips 为了看出差别,请注意如下几处 热气球场景,暂停了看气球边缘 风车叶片 望远镜们摇头晃脑的时候,流畅程度如何 为什么说这个实验不科学?因为压片的时候,大家都用 可变码率,复杂场景用高码率,简单场景用低码率。这样一来,同样 平均码率的视频文件的画质,就更加五花八门,无法断定了。 反正现在硬盘这么便宜,带宽增长迅猛,下个高码率的让眼睛爽一把呗~ 曾几何时,日本友人们都在rmvb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出现在蓝光原盘啦。 --------------------------------------- 3月31日补充 -------------------------------------- 这两天看到某国产播放器软件宣称是首个支持H.265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编码的。其官网宣传的对比图实在是太假了。因为这个新编码跟LZ问的问题有关,我找了点资料过来。 H.265相比H.264最大的改进就是达到同样画质(主观评价或PSNR之类的量化评估手段)需要的码率更低。 我在H.265 standard finalized, could finally replace MPEG-2 and usher in UHDTV 看到一幅对比图: 左侧是H.264,右侧是新的H.265(字HEVC,号大杀器么。。。) H.265的码率(红字)只有1927kbps,不到H.264的一半。以我主观判断,这两幅截图的画质接近,实际算信噪比(绿字)也差不多都在33dB多点。 真要当大家来找茬玩,我看了看 地面瓷砖的接缝、 左上角木地板缝隙,觉得新编码对高对比度线条的处理好像有进步。 回到原题,同样大小的720p视频,如果一个H.265编码的4GB,一个H.264编码的7GB,看样子还真是H.265的画质好呢。 —...

Read More

网易跟帖:奥巴马视察灾区

  |   Reproduce   |   No comment

2012年10月30日,特大飓风“桑迪”震惊了全世界,牵动了亿万美利坚儿女的心,巨大的灾难给美国东海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美利坚儿女在民主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风救灾,最大限度的减低了飓风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抗风壮歌,书写了美国历史上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不朽业绩。 灾难发生当天,民主党和国家领导人奥巴马同志冒雨飞抵灾区,并指挥投入抢险救灾人员,在第一时间抢救病员、伤员和被困人员。奥巴马同志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美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场制订了“三快一定”的救灾方针:1、反应快 2、抢险快 3、救灾快。奥巴马同志强调,纽约市政府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加大救灾力度。 奥巴马总统一行连夜慰问了广大灾区群众,他握着一位白发苍苍美国老太太的手亲切的说:“老人家您受苦了,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有什么困难尽管向政府开口,民主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你们的。”老人家感动的热泪盈眶:“总统幸苦了!俺们这些灾民托民主党的福,(发)这么大洪水还有面包吃,有矿泉水喝,这是旧社会从来不敢想的。感谢民主党!感谢奥巴马总统!” 奥巴马总统在听取了灾区民众的心声后,亲自吃了一口灾民的饭,这一举动引起了灾民们的热烈鼓掌!最后奥巴马总统鼓励大家:“要相信民主党,相信美国政府一定能战胜这场灾难!”他还要求民主党员必须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紧密团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挥美国特色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排除万难,早日争取抗风救灾的伟大胜利! 美国政府快速有效的应对行动赢得国际社会一致肯定,奥巴马总统身处险境、现场指挥的形象也赢得了海外媒体的称赞:《俄通社》的报道评价奥巴马总统为“自华盛顿总统之后最受人民爱戴的总统”,并且指出“在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上,‘奥巴马总统,我爱你!’这句话可以找到550万个相关页面”。 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美联社的报道也作了相似评价。(新闻跟帖局)...

Read More

中青报:堵车的罪魁祸首在人为

  |   Reproduce   |   No comment

ray:不要让最高层顶着种种压力和微渺的壮士断腕勇气做出的一点改革,被一群不想改变维护自身利益的人搅了浑水!!! 免费的目的不是真的让你们优惠这几天⋯而是让你们明白和体会公共事业改革的开始。 抓住一丝的变革机会,看清,支持对你未来有利益政策。难道真的让我们错过了才后悔,改革者碰壁后绝望,最后的机会在无知中失去⋯ 你们才会明白? 原标题:免费不是错,人为添堵才是祸 中国的高速公路虽然常有“龟速”的骂名,但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这么堵过,各条高速都传出“史上最堵”的消息,京沪高速天津段出现大批车辆拥堵,京沪大动脉宛如停车场。堵在路上的人纷纷下车活动,有做广播操的,有踢毽子的,还有遛狗的,而大多数人则是在无奈地等待,甚至有人带着哭腔喊出“国家,下次我不敢占你的便宜了”。 问题都指向了此次的“高速免费”政策,一直反对高速免费政策的评论家,带着幸灾乐祸的快感炫耀着自己的“英明”,以“有先见之明”的优越感坐看遇堵者的笑话;公路管理者更假扮成无辜者,“乐见”公路堵成一锅粥,坐等舆论得出“免费是罪魁祸首”、“还是收费好”的结论。 问题真的是出在免费上吗?真的是因为贪小便宜者、贪图免费者的扎堆儿导致了高速公路不堪重负吗? 当然不是!免费无错,堵车的罪魁祸首在人为。 一个似乎顺理成章的逻辑是,在免费政策的刺激下,人们争相占这一便宜,争着挤在这免费的几天里出行,本就很脆弱的高速公路自然无法承受,于是出现了大堵车。这套逻辑似是而非,完全站不住脚。其一,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之前就有,而并非免费后才有的景象;其二,出现车流扎堆儿,肯定有受免费诱惑的,但更多源于信息不对称,公路管理方对此缺乏充分的高速车流信息预警。 更关键的堵点出在此次实行免费后,收费站并没有直接开闸放行,而仍然实行拦车发卡收卡制度。这成为最大的堵因。 让人不明白的是,既然对小客车实行免费了,为什么还要发卡收卡?毫无意义的发卡,使长长的车流堵在收费站前后,“免费放行”本应有的疏通效应则荡然无存。 拥堵产生的事实逻辑是这样的:因为有高速公路节假日的巨堵,于是舆论有了免费的呼声。免费,不只是免通行费的问题,而是为了消除收费站这个关键的堵点,以免费放行减少时滞、促进顺畅。可是虽然免费了,收费站却还像收费时那样拦车发卡收卡,等于没有解决问题,还因为免费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这是导致此次假日大堵车的逻辑,而不能错误地反推出“不应该免费”。舆论千万不能被错误的逻辑牵着鼻子走,跟着既得利益者喊出“还是收费好”。 应该得出的结论不是“不该免费”,而恰恰应该是“更多地免费”。如果平常高速公路就有更多的免费,而不是仅仅是节假日这几天,就不会发生赶集般的扎堆儿;如果更多的公路能免费,而不是仅仅几条,自然会产生分流效果。正如有人所言,此次假期大堵车,应该得出的结论是:高速平时应该免费,而假期反倒应收费,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分流效果。 有人说,当下的高速基本都已市场化,政府凭什么一纸通知就让企业免费了?事实上,这些高速集团远没有市场化,都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最大受益者。高速集团本就是行政垄断的产物,无法用纯市场的逻辑去度量。免费不是恩赐,纳税人本就应享受到免费的高速福利,“收费还贷”是推卸责任的行为,收费站是强盗。 可以看出此次大堵车中一些管理部门的报复性情绪为什么免费了仍要拦车发卡?可能是第一次实行免费,还缺乏经验;也可能是为了统计免费给公众送了多大的红包,而不顾此举会造成拥堵;抑或是故意地添堵,本就对免费政策充满抵触情绪,于是选择这种方式表达不满,报复性地添堵,带着把事情搞砸的心态去执行,以此妖魔化“高速免费”,让舆论和公众恐惧免费,从而误导决策者重返收费。看你们还要不要免费,这就是苦果这种报复性添堵是需要警惕的。...

Read More

爱国三部曲(优文转载)

  |   Reproduce   |   No comment

转自<左岸> 第一部:《关于爱国》——血性 文/890526 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最早的关于爱国来自我的妈妈,我高中时看不惯中国一切的一切,气愤,抱怨,老妈就问我是不是国外的月亮更圆??我说那是一样的,后来老妈说我第一次知道我儿子也有爱国心,他气愤是希望中国能更好。我也许真是听了这句话后上的警校。 大学四年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网上看到了武汉同龄的年轻人的爱国举动,我再次发现中国的教育让人心寒,没有血性,没有骨气,只知道当一个女孩子穿着汉服时被人扒衣服叫抗日,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自己看了都觉得脸红。我们有什么能耐,就因为这样的人,才有了当年的汉奸!这也叫反抗日本?? 最近的钓鱼岛事件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非法集会打砸抢”,通过游行跟收拾在中国境内跟日本有关的人或物来展示自己爱国,这也叫爱国??我想问问他们,如果真的打仗,有多少人主动请愿当兵捍卫祖国,我估计没有一成,但我肯定会去,不管别人怎么说。如果大家真那么的爱国,为什么不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却去干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游行示威,有本事一辈子别买日本人的东西,帮助国家跟社会把本国发展好,让我们彻底脱离日本,而不是去打砸抢中国境内跟日本有关的人或事。没骨气的90后,还越长大越主流,就这熊样主流,真是废柴!!!   第二部:《致爱国者》——转变 子轼荐文 文/@姑娘忒高兴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国飞机炸毁,三名同胞罹难,那时我还在上高二,全班哗然,大家要求罢课上街示威,学校未批,大家就罢上英语课,认为学英语是汉奸是卖国,英语老师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校门外的天桥上,一群抗议的青年,呼啸从身边经过,其中一个人夺过一个女路人正在喝的百事可乐,愤愤然道:“美国都炸了我们大使馆了,你还喝美国的饮料……”说罢,把那杯可乐重掷在地,一伙人丢下一脸惊恐的女路人,又喊着反美口号离去;南大门口的肯德基的玻璃窗给砸开碗大的洞,被迫停业;晚上的鼓楼广场,南大的学生,头扎白布条,手里举着燃烧的美国国旗,他们延着北京东路方向走着,一路全是叫好的围观者,这其中就包括泪流满面的我;美国留学生躲在宿舍不敢外出,其他西方国家的留学生,见人先说自己不是美国人;电影院所有的美国电影无限期延长放映时间,作为一种无声的抗议;连续多日新闻联播里义正严辞的谴责,和满耳恸哭声,让我坚定的相信,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国家。 作为一名南京人,因为75年前发生在这座六朝古都城的那场残忍的大杀戮,让我对日本有着一种刻骨的仇恨,上大学的时候,我开始接触互联网,认识了一群反日人士,我们自己花钱建了一个反日货的网站,我们把可以收集到的反日信息全部放在那个网站上,并且打印出来发给路人。那时我的网名叫热血女青年,我真的很热血,我把钓鱼岛的宣传资料自习教室挨个发,学校的公告栏里,日本留学生吃饭的地方,都是我宣传的阵地。 在讨论关于用日本还是德国技术的高铁的时候,我和朋友带着宣传抵制日本高铁的横幅在南京火车站收集民众签名,我们把日本首相小泉的头像PS在一只猪身上,然后传在网上,看到的人都大声叫干的好,我仰慕那个在敬国神社喷红漆的男子,心想若是自己一定也会这样做的,甚至对于强奸了日本女人的中国男人,我都觉得他是在为民除害,而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犯罪,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很爱国。 工作后的第一年夏天,我去广西阳朔旅游,认识了一个德国大叔,我们相处的非常好,一起去徒步,一起去漂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坐在一起吃饭,他用英语对我说,中国的人权状况不太好,那时的我,其实连人权是何物都不知道,只知道美国一到年底就出中国人权报告书,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不好,本能的爱国心理,让我当时就与大叔争吵起来,我很大声的对英语对他说,你又不是中国人,你怎么知道我们中国人权状况不好,我们的比你们的好多了,德国的执着和认真让大叔并没放弃挽救我这个糊涂的姑娘,他又进一步解释进来,那时的我的思想就是,中国再不好,也轮不到你们外国人来说三道四,我起身离开,一场晚餐不欢而散,我第二天便去了龙胜,回到南京后不久,我收到了他从德国寄来明信片,之前我们互留了联络方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开始在全世界传递,当火炬传到欧美国家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反对人群。在法国,残疾运动员坐在轮椅上紧紧护着火炬的一幕让我激动;在加拿大,那个站在早春稍寒的喷水池里挥舞国旗的男子,让我泪流满面;在美国,那个站在街头手里举着祖国你好纸牌的耄耋老者,更是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爱国这个词因为这些人变得生动而美丽。因为做外贸的原因,接触外国人频多,我尽可能与他们的谈话不涉及政治,而我了解政治的渠道基本来自于中央新闻媒体。我认为“911”被炸叫报应,美国打伊拉克是为石油,欧洲反华是因为中国威胁,台海必有一战,解放军三个月可以占领台湾。谁要说打美国,打日本,我都会兴奋的表示愿意捐出一个月的工资。 我想看完上面这些文字,你们一定可以在曾经的我身上找到现在的你的影子吧,感觉是不是很熟悉?是的,曾经的我和现在的你们一样狂热,一样执迷,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从而会不顾一切的去维护她的尊严,与一切试图说她一个不字的人与争吵,那时候我觉得爱国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后来我醒了,请恕我不去赘述这个醒悟的过程了,因为每个人醒来的方式都会因为其自身而不同。 在当下的中国,当你面对一群沉睡不醒的人或者一群装睡不醒的人,你会顿感这种醒悟有多痛苦,甚然,当你面对一群作恶却相安无事的人,这种醒悟会让你有种心碎之感。这些全是你每天需要去直面的,而凡是有良知者,你都不可能视之无物,而当你发现,个人很难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就会袭来,而此时重新睡去,己经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在这个国,做个清醒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的时候是时间,有的时候是金钱,有的时候是自由,有的时候甚至是生命。 父亲那辈把青春献给党,成了他们芳华少年时最高的追求,父亲初中大串联跑到北京,在天安门和无数和他一样狂热的少年手举红宝书,高喊毛主席万岁,十六岁插队下乡,后来又回城当工人,九十年代末工厂倒闭,出来自谋出路。即使这样他也从来没抱怨过什么,其实想来,与父亲同样命运者又何止他一人,有多少长于那个癫狂岁月的少年也顺着同样的轨迹走了下来,从华年到暮年,从黑发到白发,脊背慢慢不再挺拔。而在他们看来服从组织安排,不给党添麻烦,这就是爱国最好的体现,无怨无悔。 到了我们这代,我们被教导要爱国,要爱党,要爱社会主义,唯独没有爱自己,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戴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我们在国旗下无比骄傲。政治课上,老师说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从来没有和我们说过什么是民主,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人权,老师说宪法是一国的基本大法,却没告诉我们,宪法规定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有结社集会的自由,有言论自由,人权不受侵犯。 六十多年来,这个国家的教育就是重政党而轻个人,重集体而轻个体,意识形态式的灌输教育,把一个个本应站立的公民驯化成了跪地的奴才,站着的人被视为大逆不道,缺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正义长期缺席,冷漠却抬眼就可以望见,行善需要代价,作恶却没有成本,丧失了为自己争取权力的勇气,而为自己争取权力的人,却被他们笑作傻子和多管闲事。这个民族曾经拥有的德与善,勇与行,在六十多年间,己经给打成了千疮百孔的筛子,透着嗖嗖的寒风,直虐心骨。中菲黄岩岛冲突在中国民间引起了强烈的争议,民族主义浪潮甚嚣尘上,无数国人摩拳擦掌,高喊一寸山河,一寸金,领土寸土都不能让,这些高喊者,大多数连黄岩岛在南海的哪个位置,长什么样,怕是都不清楚,也许你们更不清楚的是,建国以来政府割让出去的领土有多少,是的,你们单单只看到这个黄岩岛。你们的微博里,关注的都是明星时尚,写的都是心情日记,晒的都是吃喝玩乐,找不到与政治,与民生有关的任何内容。野夫哥对我说过一句话:“这些平时对身边的不公视若无物的人,却会表现的比谁都爱国,这类人统称为爱国傻逼”然,这个小小的黄岩岛,迅速准确的找到了你们的G点,配合注射下爱国主义这大剂量的春药,让你们马上高潮,甚至呻吟,任何表示反战的人,在这剂春药的作用下,马上就被你们归为了汉奸卖国贼,丧权辱国,恨不得肉身穿越回大清国,签署《南京条约》的那一天,这让你们自以为全身充满了正义的能量,恨不得化成原子弹直接炸平吕宋半岛。 随着所闻所见的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Where is the freedom,there is home,这句话的含义。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同天生对不自由的寒畏与恐惧。所以有自由的地方,即是我家。很多爱国者会高骂,中国不欢迎你,滚回你的XXX,嗯,是的,其实我是挺想的,您能帮忙先给半个签证不,谢谢。当我们不能用手中的选票来获得自由时,我们就可以用脚来投票,离开,去能让我们感到自由和安全的地方,为自己,也为后代。你们安逸的泡在一潭死水中,任凭蚊虫叮咬,一动不动。河泥腐臭的味道因为闻久了,竟也习惯了。而若是有人想搅动着一潭死水,你们却坐不住了,是的,这就是你们最真实的写照,可以热手自身权利的侵害,可以漠视同胞的无助,可以纵容恶者在作恶,可以无视善者在呼号,唯独一个小小的岛屿可以勾起你们自以为是的高尚人格与崇高灵魂,爱国主义就是你们的遮羞布,遮蔽了你们惯有的冷漠,让你们觉得镜子里的自己看上去正义极了。 我想以一个博友发给我的评论作为这篇长微博的结尾,内容是这样的“刚才有个高中同学告诉我,北京教委继续坚持外地学生‘五证’入学政策,她的心凉透了。本来这几天他还天天在QQ群里,高谈黄岩岛,钓鱼岛,冲之岛,雄心万丈。现在没有半点激情了。他说黄岩岛爱谁谁,中国孩子在中国大陆上不了学,领土再大有个屁用!”   第三部:《爱国当如爱自己》——理智 文/Kindwater 人人都爱自己吗?爱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去除自暴自弃的,每个人的回答应该都是肯定的,哪怕爱的方式会有多大的不同。人人都爱国吗?爱自己祖国的富饶和贫瘠,爱她的历史和现实。除了移民变更国籍的(离乡的人对故国往往会有更深的眷恋,只因已是“故国”,暂且不提),每个人的回答也多会是同意的,哪怕常会不情愿地补充说:“不得不爱啊,因为身不由己。” 从某种意义来说,爱国犹如爱自己,因为人人都是自己祖国孕育的,小而言是爱家,大而言是爱地球,这是自然不过的情感。一国的民众,拥有共同的祖先,曾一起亲临辉煌,也一道历经苦难。虽说随着岁月之流逝,不同时代的爱国范畴亦随之变迁,但中华大地的泥土芳泽,未曾改变;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未曾改变;中华民众的爱国情感,更未曾改变。 二十一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因谋求经济利益而爆发的外交及军事冲突日益增多。在海权归属上,中国南海和钓鱼岛海域的争端更是愈演愈烈。尽管自古至今,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威逼、侵犯弱小邻邦的国家;尽管因袭、继承二千多年来的儒、道传统,中国历来都是“以道义相助他国危难为己任”的国家,可不觉中,这当下的“群犬狂嚣”、“围攻封堵”却俨然成了豺狼、鬣狗们围攻和即将分食大型草食动物的场景翻版。 近现代史上,中国援助弱小、贫困国家的记载比比皆是,即便是在本国民众面临困苦的时候,也总是显得那样的“矢志不渝”。或然,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傻”,一种宁可饿着自家孩子,也要施舍门外乞丐的“傻”。可这对外而言,毕竟还是一种切切实实的“道义”和“博爱”,尽管这“道义”和“博爱”只是对外,尽管随这“道义”和“博爱”而来的常常是无奈。为此,中国也该时常反思:为什么无私付出换来的只不过是利用?利用中国援助的枪炮打中国的良善边民,利用中国捐献的钱粮巩固腐朽极权的统治,利用中国的宽容蚕食中国的寸寸国土。 中华民族是个重感情却轻理智的民族,这常表现在“宁要面子不要里子”,爱友邦,但不爱自己(的民众)。从国家而言,中国会为“兄弟”国家们节衣缩食,省出民众的口粮而无偿援助;会为“兄弟”国家们流血牺牲,以子弟兵的血肉之躯抵御强敌的枪林弹雨;甚至还会为一个几度入侵的敌国之“人民”而放弃亿万之巨的战争赔款。可民众希望,“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仅会是一个少数民族极权统治者的狭隘而不是沿袭;民众更希望,近代大规模兄弟、同胞自相残杀的悲剧不要再次重演。从个人而言,中国人情愿“为朋友两肋插刀”,情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情愿砸毁自己和同胞购置的“日产车”。可国家希望,那航班上“武林对决”的“鲁莽”能够换成是恐怖袭击中的无畏;国家更希望,那蛮横任性的“暴虐”能够换成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坚韧。 中华民族又是个信仰“人性本善”的民族,这常表现在同情弱者,忍辱负重,不畏强权,感恩图报,敬拜祖先上。中华民族有着她的坚忍,有着她的至善正义,为此,当中华民众真正觉醒之时,也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因为“你就是世界”。 “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当民众、政府、各个阶层都团结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国家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强大,否则,只会是一盘散沙。即便有再强大的军事实力,也无非是徒有其表。团结的前提是要有深厚的凝聚力:政治凝聚力、经济凝聚力、文化凝聚力。政治凝聚力源于民主,源于每一个公民对国家政治权力的真正享有,源于每一个国民都能有为国家制度献计献策的机会和权利。经济凝聚力源于国家财富的真实全民所有(实质是每个国民对国家财富的公平私有和集体共有),源于每一个国民都能有分享社会财富的公平机会和权利。文化凝聚力源于民众共同的至真信仰和价值观,源于民众为实现共同的福祉而自愿遵循的言行规范,源于民众皆拥有建设美好家园的挚诚和热忱。然而,若是一个国家选择用假民主真极权替代真民主;用贫富悬殊替代共同富裕;用追逐权力、金钱替代追求真、善、美,那得到的只会是虚假的伪善和粉饰的阴谋。而如此聚合的国家或是民族,更不过是一个表面巨大的沙团,一粒石子就可将其击穿,即便没有外力,其在自身重力的情况下也会随时散成一片。这样的景象,足以令国民警醒,让每一个不甘昏睡而尽力保持清醒的民众警惕。 爱国犹如爱自己,当个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弱点和缺陷,恶习和劣行之时,是选择继续放纵及至自取灭亡,还是选择顷刻警醒及至奋发图强?爱国犹如爱自己,当个体的健康因为习惯行为的不当而产生局部癌变之时,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细胞是随之同流合污,助其毁灭整个生命,直至同归于尽?还是洁身自好甚而奋力反击,再让生命回复健康?而更清醒的认识当是:局部组织细胞的战斗或可以使生命暂且得以延续,但个体若能从精神和思想层级上彻底觉醒,那么整个生命,也就可以更长久地健康和大有作为地发展了。国家的富强也是这样,因为人的头脑就是一国的政府,身体的各部分就是一国的民众,精神和思想就是一国的文化和制度。 爱国当如爱自己,不悲不怒,不娇不纵,不离不弃。   ray: 很多认识都是螺旋上升的,可能看法和结论是一样的.但是高度不一样的.思考的路程也是不一样的. 有可能你在第一层,有可能你在第二层,有可能第三层,当然也有从上层回到第一层的傻逼. 比如有些人的看法和汉奸可能一样的,但是思考的过程绝对不一样. 如果一些人巧合和你们这群傻逼诉求一样,思考的路径也绝对不会重合 ! 总有一天你会理解某些人,或许傻逼或许也会在某一天也会被理解...

Read More

游行示威是怎么起来的(优文转载)

  |   Reproduce   |   No comment

rzx tip:可以思考很多,可以发现很多,游行向来不是那么简单。总是一些野心家的鼓动和某些利益团体的策划,从来不会是那些sb们认为的简单烂漫⋯ 关于钓鱼岛,我只想说,土地是能抢则抢的,不管是不是我们的,这叫胳膊肘不往外拐。但是话说回来,在如今的社会,钓鱼岛是不是中石油. 中石化的和我有两毛钱关系吗?? 作者:张春晖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中国随即掀起规模化的反美示威,和这次反日示威相同的是,中国这地方,平时你想上街游戏示威那叫去你妈的难,可但凡这类事件出来,上街变得更是去你妈的容易,平时你敢拉个横幅喊个口号那肯定被立马打傻了,这时你打砸抢竟然警察好象都没看见。 我那年27岁,正值热血青年,本来准备赶赴广州参加沙面的反美游行,谁知道TMD深圳火车站实在太乱,我刚下车手机就被顺走了,我记得象是个MOTO的8800,值五千多元,一下没办法和“组织”联系了,只好打道回府。想想实在气不过,就在BBS发起第二天在“邓小平画像”前静坐示威,我胆小,5.8这事我只想静坐示威而已。 算下来我这叫“网上串联”,所以没半天我办公室电话已经被停机了,网上也陆续有人在“提醒”我注意安全,有个公安局的朋友更是笑着打电话到我隔壁的座机跟我说“你现在我们这可出名了,福田巡警大队的人就在你楼下,你出门有‘保镖’了!”,真是抬举我呀...

Read More

让座是美德不是义务(优文转载)

  |   Reproduce   |   No comment

导语:24日,杭州一位小伙因没给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让座,被扇了5个耳光。近日,济南一位母亲带3岁的孩子坐公交车时,同样没人给她让座,她一怒之下竟扇了一名男乘客一个耳光,并称“是替你妈妈教育你”。类似事件频出不穷,不禁要人想问,“同样是买票上车,凭啥要逼我让座”。 让座算不算美德,是不是谬赏? 让座是值得提倡的美德,让座不是谬赏,做了就该得到夸奖,谴责不让座是滥用道德 乘客买票上车,就是向公共客运公司购买服务,事实上构成客运服务合同。乘车时支付了相同的票款,就拥有相同的权利。只要乘车时买票了,就有资格坐(特殊座下面另行讨论)。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规定乘客在公交车上要给他人让座,给他人让座并不是必须的,更不能强制逼迫别人给你让座。在公交车上主动为需要得到帮助的特殊乘客让座,只能说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个人美德,而并不是社会公德,不必将此加诸于整个社会。 但对于让座的夸奖是不是谬赏?答案是否定的。谬赏主义出自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里面的一句话,“不能谬赏,不要滥罚”。谬 赏主义的通俗理解是,把本来应该的事情加以拔高,使其具有道德感召力,也会为整个社会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中国法律并没规定年轻人有让座的义务,让座本来就不是“应该的事情”,既然让座了,就应该得到夸奖,而且让座者更应得到被让座者的感谢。既然让座不是义务,乘客就享有做出让座或者不让座行为的权利,包括 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让座是一种美德,但仅仅因为不让座没能彰显助人的美德,就对不让座的行为进行舆论谴责,这是将权利与义务混淆,更是滥用道德,也正是这种对道德的滥用,才导致部分人认为“别人让座天经地义”、“我是弱势群体,我就该得到座位”。 不让普通座够不够成道德问题,是不是义务? 不让普通座是买票上车的权利和自由,不让不代表道德沦丧,与义务没任何关系 让座是美德,但不让座不代表道德沦丧。就譬如施舍是慈善,但不施舍不代表就一定穷凶极恶一样。即便是一个健康的公民,即便是只有短短几站路的车程,只要不乐意——哪怕是突然的心情不好,甚至无须任何理由,都可以保有不让座的尊严与自由。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在 《论自由》一书中指出,“只要不涉及侵害他人的自由,个人 (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 长 久以来,对于事物的评判标准越来越简单化,任何事物似乎只有善恶对错的“二元对立”,道德的对面就一定是不道德,忽略了中间的灰色地带。也正是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才让公众认为不让普通座是一个道德问题,让座是道德的,那么不让座肯定是不道德的,如果没让座,那就是社会冷漠、道德沦丧,甚至会搬出“国 民劣根性”大谈特谈。熟不知,不让座是买票上车的权利与自由,让座是将自己的权益让渡给别人,不让也一点错没有。 不让老弱病残孕座呢? 正常情况下,身体健康的青壮年有义务让出专座;身体有不适,就有权利不让,不该被谴责 上文提到,乘客买票上车,就是向公共客运公司购买服务,事实上构成客运服务合同。既然构成合同,那么双方就应该合同协议。据建设部颁布的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 法》第十五条规定,城市公共汽电车经营者应该在客运车辆内设置老、弱、病、残、孕专用座位。各地乘车规则各有不同,但都没有对老弱病残孕专座的特殊规定。可以说“老弱病残孕专座”是在公交资源尚且稀缺的情况下为“老、弱、病、残、孕”让出来的一部分权利。在正常情况下,身体健康且没有任何不适的青年人如果 占据则应该要让出老弱病残孕专座。 然而,“老、弱、病、残、孕”只有老、孕和明显的残疾比较好判断,弱和病则难以判断。如24日 在杭州公交车上被扇了五个耳光的年轻小伙,就是腿部有残疾,虽然从外表看不出来,但他坐在那里完全没有问题。即使是身体健康的青年人,在感到不适的情况下,也有权利去坐,只要声明自己不适,更可以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可以不让座。在台湾乘坐地铁的时候,年轻人身体不适,可以向地铁站申请爱心标签,即可乘坐 爱心专座,无需让座,也没人谴责。 对一件事作何道德评价是个人自由,不意味着打人正当被打活该 道德应该自律而非他律,以道德的名义施予暴力是在耍流氓。 道德首先是自律的,道德不该他律。每个人对于事情的看法观点不同,对于一件事进行怎样的道德评价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对于道德感不如自己的人,只能警惕,不能对其进行公审或使用暴力。现实中更为可悲的是,部分人”用孙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别人做的稍有不好,就会挥舞着“道德的大棒”严厉呵斥,甚至大打出手。 打 人者的逻辑在于,面对老弱病残孕者,让座是一种基本的素质和美德,在“口头教育”没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动手”就成了必然的正义的选择。看上去,暴力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道德,为了正义。然而熟不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只不过是将道德踩在脚下,为了拯救道德而采取的暴力是对道德的损害更大。你可以谴责对方,但 不能使用暴力,以道德的名义施予暴力是在耍流氓。 维护道德可以倡议但不靠强制和暴力 维护道德只能靠引导,不能强迫,依靠暴力维护道德,不过是将道德作为自己私欲的遮羞布 让不让座,这是个人道德问题,只能靠引导,不能强迫。不让座,就出手打人,这是强盗逻辑。德国思想家阿伦特在 《论暴力》一书中写道:“暴力的理性在于它对某个短期目标的合理追求,但暴力并不是这个目标之所以合理的理由。暴力也不会提升人们对这一目标的认同。”简言之,暴力解决不了让座问题,更不会提升人们对于“他人必须为你让座”这一诉求的认同。 道德本该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暴力维护不了更解决不了道德的问题。离开了道德准则,使用用暴力解决,已经超出了道德的范畴,更是对道德的亵渎与曲解。依靠强制和暴力来维护道德,只不过是将道德作为自己私欲的遮羞布,最终无益于道德维护。 结语:没人让座,不会道德沦丧,只有先尊重不让座的权利与自由,而后才有让座的道德善意。那些挥舞着“道德的大棒”随意呵斥他人、滥用暴力的人,只不过是将道德作为自己私欲的遮羞布。(出品:网易新闻另一面,编辑:袁晓彬) ...

Read More